纪委书记清风谈 | 以群众“有感”检验监督执纪工作成效
凤庆县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引领,通过强化政治监督、严纠作风顽疾、守护民生福祉等举措,生动诠释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清廉云南建设临沧实践凤庆行动带来的实惠与变化。
强化政治监督,精准掌舵领航。凤庆县将政治监督贯穿清廉建设全过程,通过专项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等方式,为全县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为进一步改善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主动担当,县纪委监委监督破题,部门协同联动,专项监督检查组同步监督,对非法捕捞、养殖及污水直排等问题发出监督提醒,推动河(湖)长制落实。通过21轮次的监督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00余个,督促清理5个钓棚,拆除280个违法抬网,整治37个污水直排点,清除50艘“三无”船只,对12个乡镇部门进行集中约谈,对2个监管行业部门党组和3名责任领导进行追责问责。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捞行为,改善了澜沧江水质,保障了航运安全。此外,强化监督“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制作发布《守护一江清水》纪录片,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同时,紧扣清廉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政治巡察“利剑”作用。综合运用常规巡察、“机动”巡察和巡察“回头看”等方式,采取设立意见箱广纳民意、听取汇报、问卷调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实地勘查、查阅资料、受理来电来信来访等措施,对18个县级单位、5个乡镇、78个村进行巡察监督。聚焦“六大纪律”执行,深挖违反政治纪律规矩、违规选人用人、权钱交易、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等乱象,以及上级巡察反馈整改落实“老大难”问题,发现问题2556个,移交问题线索32件,为清廉建设清障除淤。
严纠作风顽疾,涵养清风正气。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将纠“四风”、树新风作为关键突破口,出台《凤庆县“八小时外”干部监督管理的十条措施》,织密领导干部“八小时外”活动监督网,推动全县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开展“全民问政‘局长面对面’”新媒体问政活动,紧扣强化“一把手”监督核心要点,巧用线上互动集民意、线下整改抓落实的模式,向作风建设顽疾亮剑,直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面对云雅线、立亚线等久拖不决的公路改造工程,以及乡镇卫生院设备不足等“老大难”问题,各部门“一把手”在问政活动的监督推动下,不再推诿拖延,而是迅速行动、真抓实干,切实推进问题整改。自“全民问政‘局长面对面’”活动开展以来,已覆盖29个单位部门,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收集问题705个,各部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回应,有序解决,深受群众赞誉。
聚焦民生福祉,以群众“有感”检验成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把守护民生福祉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为契机,针对转租转借、拖欠费用等问题,全面治理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乱象,发现存在转租转借等违规行为的租户318户,纠正转租转借194套,收回房源124套,公开配租公共租赁住房25套,收回拖欠费用609.6万元,确保住房资源能够惠及真正需要的人群。在此基础上,完成147户智能门锁换装,持续推动相关部门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制度,实现了公共租赁住房管理透明化、规范化。 值得一提的是,凤庆县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暖心行动”中同样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通过推行“4321”服务模式,高效办结了123044件次涉企服务事项,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建立了企业家红色驿站,不仅为企业家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场所,还通过设立线上线下“坐诊接诉”专窗,精准对接90余家企业,成功解决了9项实际需求,妥善处理了194个困难和问题。此外,选派132名“作风护航员”“法治护航员”及“营商环境观察员”,为市场主体提供全面、细致的护航服务。
盘活村集体经济也是清廉建设的成果之一。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长期处于停滞不前或负债的实际,凤庆县全面开展村集体经济大调研、大起底、大提升“回头看”专项行动。通过健全台账、依法整改、公示公开等措施,推动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截至目前,共完成149个问题清单整改,追回资金672万余元。以小湾镇杰鸿合作社为例,通过巡察监督,帮助合作社解决了拖欠71.91万元分红资金的问题,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该案例被选入《云南省40个县典型实事材料》,成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样板。
清廉建设不仅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而且是一场自我革命。凤庆县以清廉之治为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在此过程中,党员干部作风切实转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公租房分配公开透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日趋规范,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政府公信力与执行力不断提升,群众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下步工作中,凤庆县将把持续守护民生福祉作为清廉建设的重点,强化监督执纪,确保清廉成果惠及民众,让群众在清廉建设中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者:袁国盛 来源:云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