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杂文:为官应以五耻为镜
时下有这样一种观点——“为官不贪不占,不干事也算是好官了”,笔者不敢苟同。不贪不占只是党和人民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和为官的基本标准。一个好官不仅要不贪不占,更要上为国家谋利,下为百姓造福。
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有一段话说得好:“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之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意思是说,为官有五种耻辱:一是身居其位,而没有良言善谋;二是有良言善谋,而不能实行;三是开始时能因其才学得到其职位,后来因无能而失去职位;四是管辖的地区很广大,而百姓却贫困不足;五是众人所得都相等,而自己却倍数于他们。可见古人为官标准之高,治官之严。
其实,以上古人讲的为官“五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例子——有人身居其位,不谋其政,只当官,不干事,百姓戏称牌位型官。有人口为身不为,只说空话,不办实事,属于耍嘴皮子型官。有人因无德无能,被亮黄牌罢免,属于不称职型官。有人官当得很大,管辖的范围也很广,但无所作为,百姓仍处在贫穷落后中,此为平庸型官、享受型官。以上各种表现,有的为官者或占之一,或占其中之二。尤其是古人讲的“五耻”之首,身居其位,不谋其政,与开篇所说的“为官不贪不占,不干也算是好官了”的观点同出一辙。“我不干,但不贪不占,总比贪污腐化的官强多了”,这种不贪不占也不干的官,如同不撞钟的和尚,怎能为国分忧,为民解难,要其何用?难怪百姓称此官是“锅台上的灶王爷——牌位”。
民间有个寓言,讲的是从前一个姓李的县官来到冥府,向阎王报到时说,自己一生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喝清水一杯。阎王笑着说:“设官为了兴利除弊。如果在公堂上设一个木偶,连水也不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县官辩解道:“我虽无功,但也无过呀!”阎王道:“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冤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公务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负国负民!你不是贪官,却是个昏官!”一席话说得县官哑口无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应以古人为官“五耻”为镜,真正做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清官、好官。同时,有关部门也应罢免那些不知耻之官,为党为民选好官、用好官。